首页 >下载 >益智休闲 >功德木鱼正版
功德木鱼正版 1313人

功德木鱼正版

  • 类型:益智休闲
  • 版本:V2.1
  • 平台:安卓
  • 语言:中文
  • 更新:2025-07-02 09:17:11
  • 大小:68.82MB
标签 功德修行 禅意生活 静心解压
安全检测无病毒无外挂
  • 功德木鱼正版(1)
  • 功德木鱼正版(2)
  • 功德木鱼正版(3)
  • 功德木鱼正版(4)
详情

功德木鱼正版,简直是上班族必备的手机生活类 APP。对于尚未实现财务自由的上班族而言,平日里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念经敲木鱼。毕竟,早课和晚课的时段,上班族大多都在通勤的交通工具上。但有了这款 APP 就大不一样啦,它能让你随时随地敲击电子木鱼,瞻仰机甲佛祖,获取赛博真经,瞬间远离城市的喧嚣纷扰,迅速踏入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。

功德木鱼APP用起来超便捷!它有两种模式,一种模拟真实木鱼,轻敲屏幕就能敲动木鱼;另一种则是类似电子念珠的懒人版本,只要打开,木鱼就能自动敲响,网友只需安心聆听。这般便捷,堪称现代都市人必备的静修软件。感兴趣的朋友,赶紧下载体验一番吧!

软件特色

【木鱼念经助手静心解压】

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,一方一净土,一笑一尘缘,一念一清静。敲小鲜木鱼释放压力,远离烦恼,净化心灵,感受禅意人生。

【办公学习小工具】

上司给的kpi重、工作繁多、同事难相处,郁闷心情无法排解,敲敲小鲜木鱼,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,佛系解压。

学习时无法静心专注,切换木鱼自动敲击模式,能让人在木鱼清脆的声音中静下心来,放松大脑,注意力更能集中在书本上。

功德木鱼正版软件功能

【功德排行榜】敲小鲜木鱼,参与功德排行榜;

【电子佛珠】模拟真实念珠手感,转动佛珠自带震动及音效;

【多种敲击方式】可选择自动模式或者手动模式;

【木鱼种类】您可以随意切换6种木鱼皮肤;

【音乐可选择】免费更换背景音乐,共有16种音乐可供选择,还可听佛经;

【专业音色】更换木鱼音色,10种音色免费换;

【文字自定义】您可以自定义悬浮文字,功德+1,法力+1,烦恼-1等多种玩法等您解锁。

功德木鱼正版软件亮点

功德木鱼app作为一款佛教修炼软件,专注于为用户打造人性化的智能敲击服务。木鱼作为一种法器,在佛教与道教的功课及法会中颇为常用。传说鱼昼夜都不闭眼,所以人们刻木为鱼形,敲击它以警醒僧众应日夜思索佛道。木鱼的形制主要有两种:其一为挺直的鱼形,通常用于通知粥饭时间、集合众人或警示众人,会悬挂在寺院的走廊上;其二是圆状鱼形,主要在诵经时使用,放置于案上。自明、清时期起,木鱼在民间音乐以及潮剧、粤剧中也频繁出现,这使得木鱼除了作为法器,还具备了乐器的功能。

木鱼相关知识小科普

木鱼起源于哪里?

佛教

木鱼是佛学中国化的产物,是印度佛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。从功能上来看,它的产生源于佛教的“犍槌”。

关于犍槌的创设缘由,《五分律》卷十八有明确记载:“诸多比丘在布萨之时,不愿按时集合,致使坐禅与行道之事荒废。众人将此情况告知佛陀。佛陀言:‘应当宣告时间已至。可以击打犍槌,或者击鼓,又或者吹蠡。’”《释氏要览》下提到:“如今仔细研读律典,凡是钟磬、石板、木板、木鱼、砧槌等,只要能发出声响来召集众人的,都可称作犍稚。”《祖庭事苑》称:“犍稚,翻译过来就是声鸣。”佛学传入中国之后,佛典中的Ghanta被译为钟、磬、打木、声鸣等,是对所有通过打击而发声物品的统称。

这些例子均显示,佛学实现中国化之后,犍槌(也就是木鱼)的功能得到了极大拓展。柷敔在古代是用于乐曲起始与结束的乐器,在宫廷音乐里至关重要。自佛学于汉末传入中国,犍槌便快速与中国传统乐器相互融合,不仅改变了外形,还增添了功能,木鱼就此应运而生。

马承玉先生主张木鱼起源于道教。他提及《道藏》记载,唐玄宗年间道观着手仿制“瑞鱼磬”,并指出“木鱼自兹始也”这一事迹。由于木鱼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比司空图的诗更早,基于此,他认定木鱼诞生于道教。不过,《历代崇道记》乃是唐末的作品,它能否如实反映唐玄宗时期的实际情况,这一点存疑。另外,衢州道观进献石鱼,那不过是偶然从地下挖出的奇异石头罢了,道观里的道徒都无法说明它究竟是什么,由此可见,木鱼在当时并非常见之物,故而道徒们并不认识。

然而,在佛家从印度传入之前,就已存在作用类似木鱼的犍槌,因此中国教徒创造并使用木鱼是极有可能的。自佛学传入中国后,历经数百年发展,佛学日益壮大,僧徒数量与日俱增,召集僧众的器具成为必需品。由于钟属于金属制品,造价较高,所以制造廉价的木制器具就显得势在必行。司空图的诗表明,至少在当时,寺庙已普遍使用木鱼。从产生到普遍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,故而很难判定最早的木鱼产生于道观。

马承玉先生觉得木鱼的产生源头在汉晋,他以南朝宋刘敬叔的《异苑》作为例证。然而,他并未透彻理解这段材料。实际上,用桐木制作鱼形器物早有相关记载,不过当时这类器物仅作为祭品存在。而且这里的鱼形器物只是用于敲击石鼓,并非后世所指的鸣器。此外,《异苑》里的故事不过是古代关于蒲牢和鲸鱼故事的一个翻版。就像《文选·班固·东都赋》中所写:“于是发鲸鱼,铿华钟。”在佛学传入中国之前,具有木鱼功能的器具叫做[Ghanta],随着佛学传入中国,这个名称被翻译为犍槌。其实在中国传统语言里,原本就存在“木鱼”这一称呼,其表示的是“木制鱼形祭品”。查看隋唐以前的文献,“木鱼”一词大多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但从隋唐往后,“木鱼”渐渐成了犍槌的代名词,甚至取代了犍槌。“木鱼”含义的演变与佛学融合发展的过程完全相符。

道教

通常观点认为,木鱼是由佛门信众创制。然而,马承玉在《木鱼源于道教考》中提出,木鱼的真正源头实则为道教。大多数学者觉得,木鱼最初是佛教的法器,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从印度一同传入我国。黄兆汉先生在《木鱼考》一文中,依据晋代释法显《佛国记》里“三千僧共犍槌食”的记载,推测倘若“犍槌”就是木鱼,那么在晋代,木鱼就已现身于于阗国。至于中国本土寺院开始使用木鱼的时间,黄先生依据唐司空图(837 - 908)《上陌梯寺怀旧僧》诗指出,最迟在唐代。黄先生认为“唐以前甚至五代以前的木鱼,都是用于召集僧众或者警示众人”,而诵经时使用木鱼,最迟是在南宋。黄先生的这篇文章,引发了马承玉对木鱼的浓厚兴趣,使其对道教使用木鱼的情形也加以留意。马承玉依据《历代崇道记》的记载,认为木鱼源自唐代明皇帝时期。《历代崇道记》记载,衢州修建道观时,在地下挖到一鱼,长约三尺,形状似铁,微微带有紫碧色,又如同青石,表面光莹雕琢精美,绝非人力所能为之,敲击它响声很大,此鱼也叫不出名字,于是派人进贡,皇帝下令展示给百官看,众人也都无法分辨。皇帝便称其为瑞鱼磬,还命人将它悬挂在太微宫,若非讲经设斋不得敲击。于是各个宫观竞相用木石模仿它的样子,用来代替召集众人。为何要将玉石刻成鱼形呢?原因主要有两点:其一,鱼是祥瑞之物;其二,人们迷信鱼形器物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。实际上,这一风俗在六朝时期就已存在。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二记载:晋武帝时期,出土一个石鼓,敲打它却没有声音。拿着这个石鼓去询问张华,张华说:“可取蜀中桐木,刻作鱼形,敲击它,就会发出声响。”结果一试,果然有声音了,而且声音能传数十里。由此可见,西晋时,人们就已用桐木刻作鱼形,作为击打之器。

同类热门
下载分类
下载合集
更多